2020年以来,截至2023年5月16日,共有37家过会企业在提交注册后终止注册,因此,企业即使过会了,也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大象君将为大家讲述这37家终止注册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提交注册时间越长,失败概率越大,2020年以来,截至2023年5月 16日,
终止注册的企业共有37家,
这37家终止注册的企业中,来自科创板的有22家,占比59.46%;来自创业板的有14家,占比37.84%;来自北交所的1家,占比2.70%。
这 37
家终止注册的企业中,广东 终止注册的企业最多,有10家,占比27.03%;
紧随其后的是福建、浙江,各有5家,各占比13.51%。
这 37
家终止注册的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终止注册的企业最多,有8家,占比21.62%,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7家终止注册企业,占比18.92%,排在第三位的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 6家终止注册企业
,占比 16.22%。
这37家终止注册的企业中,提交注册时间超过六个月(180天)后终止的企业有27家,占比达72.97%,有10家企业提交注册到终止注册时间间隔在半年以下,其中科创板企业上海***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交注册仅26天就被终止注册。
尽管当前也有提交注册后过了三百余 天还拿到批文的案例,但具体来看,“注册期”较长的企业,往往存在较高的IPO不可能性。
一些过会的企业,在注册阶段也会面临证监会的相关问询, 如果企业不能拿出强而有力的自证,就很有可能面临终止注册。
从可查询到的32家企业 (5家未查询到注册阶段问询问题)
注册阶段问询问题来看,我们能推断出其终止注册的原因。
从创业板注册阶段的问询问题来看,证监会在注册阶段问询问题具体涉及以下几大要点:
信息披露问题、持续经营能力、毛利率问题、确认收入、销售费用、风险披露、经销模式、利益输送情形等。
从科创板注册阶段的问询问题来看,证监会在注册阶段问询问题
具体涉及以下几大要点: 科创属性和行业定位、收入问题、研发费用、信息披露、销售模式、应收账款、内控制度、股权代持等。
从以上37家终止注册的企业可以看出,上会通过并不代表“高枕无忧”, 注册环节依旧存在“门槛”,企业时刻要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作为工作重心,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原则不容挑战。
相信随着 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和标准在具体实践中逐步落实,未来企业的质量还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