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告,明确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将于4月10日上市!
首批主板注册制新股
上交所、深交所表示,目前,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时机已经成熟,将于4月10日(周一)举行首批企业上市仪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主板首批注册制新股上市,主板交易规则将会发生变化。
中电港,国内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营收规模远超境内同行企业。
南矿集团,国内技术领先的中高端矿机装备供应服务商之一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江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已成为行业内产品系列最丰富的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海森药业 ,四大品类化药原料药龙头,超20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旗下拥有二十余年生产经验的安乃近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江盐集团,江西省内最大的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企业 ,年收入近30亿元,产能规模位居制盐行业前十,具有规模优势,是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主要的纯碱供应商之一。
常青科技,基于核心技术和工艺,公司多项产品在品类丰富度、产品质量、创新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是细分行业领域的重要生产厂家。
中重科技 ,集智能装备及生产线的研发、工艺及装备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A股发行市盈率排名分析
A股新股“23倍市盈率”的红线起始于2014年。2014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明确发行人选取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参考依据。自此开始了为期多年的新股23倍发行市盈率“隐形红线”时代。
自2014年以来,创业板、主板的核准制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2.54倍和22.39倍,均低于23倍。 而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科创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则直接提升至37.08倍和78.43倍,出现破发现象。
以往核准制下上市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基本在23倍以下(许多公司就卡在22.99这个数字)。而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往往能飙到50倍甚至百倍以上,高市盈率也是创业板、科创板注册制以来、新股破发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
1.创业板核准制/注册制发行市盈率:
全面注册制后的创业板定位更加明确,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相对于核准制,注册制的上市条件更加宽容,满足条件的亏损企业也准许上市,这有利于推动更多优质新兴科技类企业上市来获得宝贵的资本。
目前,科创板公司市盈率 不低。 专业人士解释称“科技公司市盈率高是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惯性常态’,但对于某些在科创板的公司而言,目前的市盈率有些虚高。 ”
“市盈率是动态调整的,不应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科技公司市值高是有基本面和理性预期所支撑的,所以应有相应的资本溢价。而某些公司不具备基本面支撑与成长预期,这样资本泡沫便容易破裂。在注册制的环境之下,长期来看,只有行业头部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可持续拥有资本溢价。”
中位值为20.4倍,平均值为22.63倍。此外,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90.43倍(创远信科),最低的为8.22倍(国航远洋)。国航远洋于2022年12月15日上市,是北交所发行市盈率最低的上市企业,但仍高于首发时所属行业市盈率,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
其中首发市盈率高于平均值的上市企业有67家,低于平均值的有117家。
(2)注册制时期:全面实行注册制后, 主板共有20只新股发行。中位值为22.98倍,平均值为21.75倍。此外,发行市盈率最高的为22.99倍(共6家上市企业),最低的为14.04倍(宝地矿业)。
全面注册制后提出主板“大盘蓝筹”的概念,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主板“大盘蓝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发行上市条件上,主板明显在财务和市值上的要求都会高于另外几个板块。
伴随主板发行制度的改革,主板IPO发行“23倍市盈率红线”即将成为历史,散户打新短期要关注二级市场环境、长期要学会辨别资产优劣。
总结
【本文标签】 IPO上市规划;IPO上市辅导
【责任编辑】IPO骄阳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400-806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