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AI独角兽——云天励飞科创板挂牌交易
深圳AI独角兽——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励飞”)在2023年4月4日在科创板挂牌交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内领先的拥有AI算法芯片化能力的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云天励飞主要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算法软件、芯片等自研产品;
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将自身产品、外购定制化/标准化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打包以解决方案的方式交付给客户。
在这条赛道上,目前云天励飞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AI四小龙”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还包括从硬件角度切入的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及华为、浪潮等传统厂商。
2
云天励飞上市历程不顺畅
然而云天励飞的上市历程并不顺畅,自2020年12月递交上市申请后,公司在2021年9月10日便提交注册;
而在2022年1月26日,云天励飞聘请的相关证券服务机构曾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
2022年2月底,云天励飞聘请的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已按规定履行复核程序,云天励飞被恢复发行注册程序。 不过,云天励飞的股票注册程序依旧遇到阻碍。
通常情况下,拟科创板上市企业提交注册后的审核时间在6个月左右,云天励飞已经等了16个月。
云天励飞的IPO审核过程历时2年多,时至今日,注册程序终于获证监会同意。
上市首日,这只独角兽在集合竞价阶段报121元/股,较发行价涨175.5%,总市值超400亿。
开盘后,云天励飞高开后股价开始滑落,截至收盘价,云天励飞报104.11元/股,总市值为369.73亿元,可谓表现不俗。
3
AI公司上市难题
要知道,由于AI公司前期投入巨大,财务上多显示巨额亏损状态,且难以衡量盈利时间。
二级市场对AI企业热情度较低,以当前AI赛道的头部企业AI四小龙为例,除了云从科技在5月份成功登陆科创板外,早在2021年9月便提交注册的旷视科技至今仍未获得上市结果,在港股上市的 商汤科技近一年在港股市值跌近七成,依图科技在2021年铩羽而归后也再未有新的上市消息传来。
对于目前市面上的AI企业而言,研发投入大导致AI企业短期难以盈利是他们正在面临的通用性难题。
很多企业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但业绩亏损严重,距离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同时还存在核心客户普遍稀少,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等方面的难题,商业模式并不成熟。
从云从、旷视在科创板遭遇的多次问询来看,证监会的主要担忧来源于公司核心收入稳定性弱、持续亏损、应收账款周期长、个人数据及隐私安全性等问题。
这也是AI公司在技术落地上普遍面临的核心难点。
4
除了上市AI公司别无选择
【本文标签】 IPO上市规划;IPO上市辅导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400-8066-098